本處事業區域位於臺灣西北部。跨越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等3縣市,涵蓋鶯歌、桃園、八德、大溪、觀音、中壢、平鎮、新屋、楊梅、湖口、新豐及竹北等十二鄉鎮市原規劃灌溉面積為21,926公頃,實際灌溉面積為12,085公頃,東由新北市鶯歌區,西至新竹縣鳳山溪,南面是山丘,為桃園台地之高原地帶,北面鄰農田水利署桃園管理處轄區相銜接。
下圖為本處灌溉區域圖。
本處灌溉區域標高自海拔100公尺至240公尺之間,大致以1比80至1比120之坡度,由東南向西北方向傾斜,形成扇形之沖積丘陵地帶。灌區內有南崁溪、新街溪、老街溪、大崛溪、社子溪等河流,形成自然排水系統。
本處灌區以石門大圳為主幹,依照灌區地形分區灌溉,設置支渠,區域灌溉面積大者,再於支渠另設分渠,由分渠配水至輪灌區,輪灌區內設置小給水路,給水入田灌溉稻作。主要設施計有:幹渠隧道4,489公尺;幹渠1條,即為石門大圳,其長度為27,363公尺;支渠16條,總長度77公里;分渠34條,總長度121公里;小給水路總長970公里;幹支渠分水重要調節閘門5座。
本處灌區之用水主要引自石門水庫,佔灌區用水48%,另不足水量部分則靠有效雨量、攔河堰、池塘蓄水、抽水站及地下水井來調節管理。目前有攔河堰228座;抽水站3站;地下深水井3口;保留池塘398座。
本處事業區域農業用水主要水源為石門水庫之灌溉用水佔48%,其餘補助水源為池塘蓄水、攔河堰截水引灌、抽水站、地下水井及有效雨量佔52%。
本處所屬灌區農田,其主要水源為石門水庫佔48%,其餘不足之52%賴補助水源,始能達到灌溉需水量,加上本處灌溉區域地勢特殊,利用0.03%自然坡度之環境建造河水堰,攔截上游之地面逕流水,另田間灌溉用水亦有部份流入河川者,為攔取該流失用水,使獲重複使用。故迴歸水之利用,佔本處灌區需水量約20%,為此於各河川分築河水堰覆攔截水量,直接供灌溉,或直接導入支分渠貯水池,補助石門水庫取入水之不足,增加貯水池之調節功能。轄區內設有河水堰228座,最大引取水量為四.一秒立方公尺。
一、說明
本處灌區內原有大小池塘三千餘座之多,石門水庫完成後,復經民國78年再予以規劃,核定為保留池塘者亦尚有四六O座,辦理情形已如前述,因池塘分佈於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三縣市,致管理極為困難,為儲水放水之事時起爭端,亂墾亂植之事亦經常發生,非加強管理,不足以維護池塘之安全,維持灌溉之功能,同時由石門水庫供輸水量至保留池塘,係本曾布費鉅額經費所辦理,此項經費之來源是取之於全體會員,自不能使池塘蓄水任人無償利用,為謀求減輕農民負擔及權利與義務公平起見於五十九年七月第三屆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依臺灣省農田水利會組織通則,及組織規程有關條例議決通過保留池塘運用辦法,加強營運、管理、實施征收供用水使用費。
二、運用依據
管理處得征收建造物使用費,餘水使用費,保留池塘之蓄水在未供灌以前,及灌溉後剩餘之水量均為餘水,用水使用人利用其水體撈捕天然魚介,自可征收用水費。
石門大圳區域,原規劃灌溉面積為21,926公頃,現供灌溉面積為12,085公頃,灌區農田標高自海拔240公尺至100公尺之間。大致以1:80至1:120之坡度由東南向西北傾斜,形成扇形之丘陵地帶。
平均年雨量約2,000毫米,年平均氣溫為21.8度,一年四季均適作物生長。主要以兩期作水稻為主,約佔耕地面積78%。
全區呈扇形由南向北傾斜丘陵地,排水性極佳。
大部份地區為粘壤土及粘土,少部分為砂壤土。
農民耕地面積狹小(平均約 0.5公頃/人),農舍密佈。
農地重劃地區原有三合院全數改為建,為小型集合住宅(20~30戶)。
以農產品加工廠名義申設之小型工廠鱗次櫛比。
池塘數多(398口)。
灌區工廠密佈之外,尚有中壢工業區、山仔頂工業區、幼獅工業區及湖口工業區,農村青年就業率高,農耕淪為副業。
全灌區種植水稻,無旱作或其他雜作。
河川流程短,流速快,水量少質差,污染嚴重。
全區農民(極少數除外)國、閩、客三種語言皆通。
廟宇多、灌區內每一村里至少有一座福德神殿。